背後的問題比較多
與環保積極者相比,其他人簡直太差了,對比之下,人格優劣高下立判。
活躍度差、無意願、沒有規則和協議
為了鄰居間便於溝通,以及期待共同維護公寓的環境衛生,公共事務的頭號積極分子Ingunn創建了whatsapp群,我們把鄰居都拉入群中。
我們在第一個月開了三次社區會議,會議主題是:修訂清潔和垃圾分類的標準和規則。會議時間選在晚上8:00-9:00後,盡可能規避大部分人的客觀原因(上班、上課)而不能參加會議的情況。
參加會議並積極討論的只有少數(4)幾個人,從參與者比例上看,僅1/5的人願意參與討論公共事務;
所有人都在whatsapp群組裡,大多數人選擇無視社區會議的訊息,不表達任何態度和意願;
其他人經過廚房和客廳、看到我們在開會,但他們沒有參與,說明大多數人沒有主觀地願意參與任何社區公共事務;
從共享文件的維護狀況來看,大多數人不願意查閱會議記錄的文件,他們不知道有這樣的會議,或者他們知道會議,但是選擇忽視或否認這樣的社區會議;
因此大多數人更不會主動編寫和維護社群共享文件;
這意味著目前並沒有達成全社區健康協議,清潔標準僅僅是我們少數(4)幾個人的單方面的想法。
Ingunn三次召集開會,已經耗費了那麼多時間,依然沒有把公共區域清理乾淨,那麼簡單的事為什麼做不到?很荒誕!
衛生習慣是主要矛盾
某些人僅僅在我們的反覆催促下,把某一個局部區域隨便清掃一下,就是糊弄為了一下我們,他們從未完整做過一次清潔,無論他們個人房間或公共區域;
他們沒有個人清潔工具,有幾個夥計不買清潔劑和衛生紙,甚至連清潔工具放在哪裡都不知道,因為他們根本就動手做任何事,當然也不會問我們「工具在哪兒」;
他們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清潔工具,例如拖把用完後,通常他們不會清洗乾淨,沾滿污垢的黑色拖把,就丟在臟水桶內浸泡著,在潮濕的浴室內可能已經放了幾日,開始發臭。下次,我們做清潔的時候,怎麼用?還是得靠我們三個環保積極分子清洗拖把。
很多人比較懶惰,所有髒東西都丟進洗衣機,甚至將最髒的拖把也丟到洗衣機裡,洗衣機是用來洗衣物的,乾淨程度較高,而不是用來洗拖把的;
可能他們的衛生觀念不同,不知道如何做清潔,他們不懂很多常識,或僅僅因為懶惰而逃避責任;
當我們首次催促某人去做清潔時,可以理解為尚未經過充分溝通,屬於正常情況;
如果還需要第二次、第三次開會和催促,那麼表示他們是完全地被動,而非主動,那麼也沒必要再第四次催促。只要對方沒有意願,不是主動去做清潔,再多催促已經失去意義,甚至讓對方厭惡。
缺乏垃圾分類
一開始他們在房間公共區域裡亂丟垃圾,被我們幾個環保積極分子勸告,我們不停在群裡發信息告訴大家“如何垃圾分類”,並幫助其他人做分類,3個星期後,終於有了一些進步。
他們看著垃圾分類標籤,但卻不知道如何分類垃圾,即使面對面告訴他們如何丟垃圾,但他們依然經常丟錯位置;
現實案例中的許多人來自貧窮國家,或來自特別的文化背景,例如北非,尤其是難民,他們的出生地的生活環境或許根本就沒有垃圾分類,一切都是亂的,人們自小養成了亂丟垃圾的習慣,短時間內難以改進。
自私、缺乏公共事務責任心
很多人總是面帶微笑,口頭上表示支持做清潔。但沒有實際行動,不隨手清理他們日常留下微小的污垢部分,例如廁所、地板、桌子、廚房操作台上面的灰塵和油污,總是把垃圾留給別人。
而且他們對社區和公共事務沒有任何責任感,粗心大意地對待公共信箱裡的信件,導致一些重要文件遺失和損壞。
我們的公寓還有最底下的兩層樓,那些住戶與我們沒有任何交流,我比較忙,所以也不知道這些鄰居的背景資料。
即使同一層樓的人,連自己的房間都不清理,更不願意主動清理公共樓梯。
於是我們的公共樓梯,也算到我的義務範圍。
Last updated